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行业持续承压。10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10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5%,仍位于荣枯线之上,处于不景气区间。《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调查数据看,与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10月份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下降了1.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与终端供应不足有较大关联。芯片短缺依然是制约汽车生产供应的核心问题。
10月31日,斯柯达发言人卡米拉·比德尔表示,“斯柯达汽车捷克工厂的大部分生产线将在中断两周后,于10月31日晚10:00开始正式恢复生产。”对于汽车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捷克汽车工业协会表示,该国今年的汽车产量将比预期减少25万辆,行业整体的销售额将随之降低2000亿克朗(约90亿美元)。
如果汽车经销商将一辆尚未组装完成的车辆交付于你,这样的情况你能接受吗?这并非调侃。日前,新造车品牌理想汽车发布“理想ONE交付沟通方案”,引发消费市场广泛争论。据悉,受芯片短缺影响,如消费者选择近期提车,理想汽车只能提供搭载部分毫米波雷达的车辆,待芯片供应充足后再补装。这意味着,消费者提到的车辆并不属于一辆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产品。
最近,理想汽车凭借其大胆创新的新车交付方案着实火了一把。作为业内首家推出“半成品”交付方案的车企,在创新道路上越走越远的理想汽车,让人感受到其不走寻常路的一面。不可否认,汽车市场消费需求快速变化,一家车企如果缺少创新,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在此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将创新视为企业保持市场生命力的关键,纳入到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中。
据外媒报道,法国宣布将对购买新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奖励措施延长至2022年7月,并且为对环境友好的新车和二手车提供换购补贴。对于购买售价在4.5万欧元以下的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法国政府将提供6,000欧元的补贴,企业客户的补贴金额为4,000欧元。如果车辆的价格在4.5万至6万欧元之间,补贴金额为2,000欧元。
近日,手机厂商OPPO相继被传上市及开展造车计划,可谓话题不断。10月27日,OPPO软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吴恒刚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OPPO正式推出OPPO智行解决方案,预计到2022年,将落地超过1500万辆车。据Gartner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智能手机销量首次在第二季度下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市场逐渐步入饱和状态,不少头部手机厂商开始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新能源车终端供应充足,当前市场上多款纯电动汽车价格没有大幅变动。“听说现在不仅芯片紧张,动力电池也在涨价,你们这款车还能有现金优惠吗?”在广州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店内,一位消费者略为担忧地向销售咨询。记者留意到,近期业内再度面临新的“涨价风波”,新能源汽车价格未来是否“水涨船高”?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的库存量均相当充足,车企也早已“未雨绸缪”做了一定准备。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速 杨忠阳最近,全球汽车行业发生了三件事,颇受关注。第一件事:特斯拉市值破万亿美元。25日,特斯拉股价盘中创出1045.02美元的新高,收盘总市值达到1.03万亿美元,超过包括大众、通用、福特、本田等在内11家传统汽车巨头市值总和。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缺芯”、限电、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07.7万辆和206.7万辆,同比下降17.9%和19.6%,自5月以来连续同比下滑。但在应对挑战中,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孕育着新的机遇,展示出较足的发展韧劲。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国制造业水平。
近期,各大汽车企业陆续公布三季度销售数据,受到煤电价格倒挂、芯片供应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头部车企整体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展现出产业链韧性强的优势。合资品牌跌势不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7万辆和206.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9.6%。